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是萨提亚在广州的唯一中心,请注意鉴别!  更多萨提亚中心请查阅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   

现代婚姻解体的四个常见原因(2)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身心不成熟酿成的婚姻悲剧

 

一位极为内向的博士,娶了一位活泼外向的小姐,希望借着她的社交能力,解决自己了际关系方面的自卑,帮助自己在事业上发展。结婚一段日子后,那位博士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变得更快乐,自卑感反而变得更深。在社交场合中,由于妻子光芒四射,更使他被人冷落一旁。婚前,他深为对方的活泼快乐所吸引;婚后,这些好处在他眼中竟变成轻浮好动。同进他的自卑感开始作祟,怕自己控制不住妻子而处处限制她的活动,不许她离家……两人的冲突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悲剧。

 

我也曾见过一些心里寂寞、没有自信的人,在不安全感的驱使之下,一遇到似乎可以依赖的对象,便紧紧抓住对方,深怕错过这个机会,就永远找不到伴侣了。这些人婚后往往发现,在婚姻中有时竟更加寂寞,天下没有别人能替他们挑起安全的担子,而婚姻不能改变他们低落的自我观念和价值感。

 

在台湾的高雄曾经发生一件事,有一位花花公子,好纵欲、享乐,也做过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常受良心的谴责,每当他受不了内心罪恶感的折磨,便寻找更大的刺激来麻醉自己,减少痛苦。有一天,他无意中邂逅一位女性,惊为天人,觉得她纯洁善良,完美无瑕,就像圣女一般贞洁。于是他疯狂地崇拜她,耗尽心机地追求她。在恋爱中,他觉得非常幸福、快乐。她的颦一笑,似乎都带着魔力,让他觉得自己也变得洁净和美好起来。很快地,他们结了婚。新婚之夜他发现妻子居然不是处女,这打击有如晴天霹雳。他的美梦骤然成空,惊愕暴怒之余,他拳脚相向,将妻子毒打成伤,送医院时生命垂危。

 

这个悲剧要怪谁?是这位丈夫先把心中完美的形象硬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再疯狂地爱上对方的。这位女士也十分不幸,试想,当有个财貌双全的男子如此专情地“爱你”、“崇拜你”你时,天下有多少女性抗拒得了这种爱情的魔力?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婚前女方故意隐瞒自己的过去,或是她曾企图暗示,然而这位沉醉在自己美梦中的公子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人在恋爱中常是盲目的,婚前对伴侣的优点敏感,婚后却只对伴侣的缺点有反应。这种戴着有色眼镜,只看到自己想看的“认知扭曲”的毛病,不知危害了多少桩婚姻。人在不成熟时,常会以婚姻为自己的避难所,尚未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急忙地跳了进去。

 

自己先成为合适的伴侣

 

以上提的几个例子,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寻找救主”的心态。他们期望着世上某处会有一个人,是自己“完美的另一半”,而只要找到那人,自己就马上脱胎换骨,各种问题与重担全消,立即可以变得快乐。于是,许多人都忙着去寻找那“完美的另一半”,而没有时间改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一点,或成为别人心目中理想的伴侣。每次婚姻失败,就责怪对方不是“完美的另一半”,而继续到别处寻找,继续更换新的“商品”(伴侣),梦想着有一天会找到一个“真正完美的另一半”。

 

婚姻解体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不成熟,又对伴侣期望太高。双方都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爱,得到安全感,处局却没有能力给予对方也渴求的爱与安全感。当一个不成熟的人对他的伴侣说“我爱你”时,其实是在说“我需要你,来爱我吧!”

 

自己不能给予,却一厢情愿地把对方视为完美,期望对方以完美的行为来对待自己。这是自私的想法,也是对伴侣残酷的要求。

 

一个健康的婚姻,不应是一个50%的“半人”,加上另一个50%的“半人”。健全的婚姻,乃是一个100%人的。两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的半人,不能因“互补”而建立一个美满的婚姻;因为婚姻不是1/2加1/2等于1。两个“半人”中间的运算符号不是“+”号,而是“ⅹ”号----1/2乘以1/2等于1/4,在婚姻爱情关系中的两人,都必须是1,相乘之后才会等于1,所以无法在婚前学会独立自主,先做一个快乐的单身者,就无法在婚后做个快乐的人。

 

二、家庭问题的延伸

 

选择终身伴侣是件奇妙的事情。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追寻自己父母的化身,企求在配偶刺目找到自己熟悉的父母的影子。潜意识中,我们期盼配偶能取代自己的父母照顾我们,补偿我们年幼时在家中所受的心理创伤(例如,考了99分兴冲冲地回家报告,父母却摆出难看的难色,说隔壁王家孩子考了100分)。我们也期望配偶能分工协作父母,满足我们童年未得到重视的种种心理需求(譬如,从小觉得不被爱、不被重视,而希望配偶满足我们被敬爱的需要)。人常常期望能找到只有父母的优点,而没有他们缺点的配偶,可惜,世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完美的伴侣。

 

残存的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

 

人在成年之后,与父母之间仍或多或少有些残存的心理情结。这些与父母间未得到解决的心理问题,常被带入婚姻之中。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表面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这些残余的心理情结,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涡暗流。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要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在婚姻中,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配偶“激怒”。有进我们对配偶的某个表情、某个动作或某部分性情觉得特别忍无可忍。配偶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就可能使我们暴跳如雷、小题大做。顿时,我们似乎在配偶身上,又看到了父母严酷指责的影子;在情绪上,似乎又重新经历了童年被父母苛责讥讽的痛苦。

 

这些心理情结,又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版上的“心理程式”。别人按了某个特定的“按钮”,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从小就有“怕被家人冤枉”的心理情结,有趣的是,我家的兄弟姐妹,每人也都跟我一样,最怕被冤枉。长大后,当妻子或别人冤枉我时,常会在我心中引起过激的情绪反应,以致我会拼命地为自己辩护,想对人解释清楚,不许别人冤枉我。因为我心中有“怕被冤枉”的程式,当别人冤枉我进(按了我怕被冤枉的按钮),我就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反应。相反地,若别人笑我矮(按另一个按钮),却无法使我生气,这是因为我人个子高,从来不怕别人笑我矮。心中没有这个程式,别人无论怎样按这个按钮,都无法使我有反应。

 

在先前提到的例子中,配偶的那句“你真没用”,若能使你勃然大怒,是因配偶正好按中我们的“按钮”之故。如果我们不是早有那个心理程式(心理情结),我们就不会小题大做。

 

前面曾提到:“You can’t make me angry without my own contrbution. (或Without my cooperation) ”意思是说,如果我不帮你忙的话,你就绝对无法“使我生气”。

 

还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 I am angry at the You in me .”我不是对你生气,我是“对我心中所经验到的(或我眼中看到的)你”生气。

 

可惜,没有多少人明白,我们之年以会生气,其实是与自己相关,别人只不过是按了按钮。使们产生反应的,是自己心中的“情结”与“程式”,以及我们自己所戴的有色眼镜。而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该负起责任改变的。

 

当我们听到配偶说“你真没用”这类话时(每个人的程式不同,心理弱点有别,最怕听到的话也不太一样),我们常会如触了电一般,立时有反应,恨对方入骨,因对方触及我们的痛处而思图报复,故意去按对方最怕的按钮,而冤冤相报循环不已。

 

心理情结会恶性循环

 

不幸的是,这种不检讨自己的心理情结(程式),只怪别人按了自己的按钮,使自己生气的现象,在婚姻中比比皆是。与父母间的旧情结尚未解决,现在又与配偶彼此伤害,制造新 ,使冲突愈演愈烈。新仇加上旧恨,严重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

 

一个人不论到了何处,与何人,心中的新旧“情结”(程式)永远会跟着他。这些情绪若得不到解决,同样的错误可能一犯再犯。

 

择偶真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过程。有位妇女,父亲是个酒鬼,她长大后,结了三次婚,三们前夫竟然都酒鬼。

 

后来,她的心理治疗者发现,这位女性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必须照顾她父亲那型的“弱者”。惟有当她去照顾酒鬼丈夫时,她才觉得自己有用,得到成就感。她不知不觉中受酗酒者吸引,嫁给他们,可是,她同进也痛恨酒鬼,因而离了三次好。她心中的程式是:“照顾酒鬼,是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被人需要的惟一方式。”如果这个程式不改变,我们可预测,她的第四任丈夫,将又是位醉仙。

 

另外有位女士,生平最讨厌被人指使,也归恨好用权威的男人。她有位专横暴躁的父亲,使她和母亲尝尽苦头。长大离家后,她结婚了。然而,由于对男人的权威过度敏感,婚后,她连自己丈夫正常程度的差遣都受不了。离婚之后,她发誓要找一个自己父亲和前夫完全不一样的伴侣。于是,当她认识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士后,便立刻坠入爱河。婚后,她开始憎恨丈夫的柔弱、没主见。而当她愈想去改变他,要他主动而自然地变强势一点时,他去因失去自我而被压迫得愈显柔弱。恶性循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困难。

 

很显然地,这位女士与父亲之间未解决的心理包袱(她的心理情结是“权威问题”),深深地影响她的两次婚姻,虽然影响的方式不同,然而,都同样是“权威问题”在作祟。这位女士必须学习以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父亲与其他好用权威的男人,重新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从新的经验中教育自己,解决心中残存的旧帐。否则,权威问题将持续影响她的婚姻,也会妨碍她与男性间建立正常的关系。

 

中文域名: 萨提亚 关键词: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课程| 萨提亚培训| 萨提尔心理学| 家庭治疗模式冰山理论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 蔡敏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