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是萨提亚在广州的唯一中心,请注意鉴别!  更多萨提亚中心请查阅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   

萨提亚:冰山下的自我,什么让你不快乐

本站原创 宁财神 【字体:

        是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没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这就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提出者是美国第一代家庭治疗师,家庭治疗的先驱弗吉尼亚·萨提亚。如今,以这位女士的名字命名的成长模式———萨提亚模式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所体验。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沟通模式:指责、讨好还是表里一致——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萨提亚成长语录——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欣赏并接受“过去”,它是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改变是成长的起点,“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这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她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

中文域名: 萨提亚 关键词: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课程| 萨提亚培训| 萨提尔心理学| 家庭治疗模式冰山理论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 蔡敏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