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是萨提亚在广州的唯一中心,请注意鉴别!  更多萨提亚中心请查阅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   

家庭雕塑技术介绍(2)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3. 创造雕塑:
 

(1) 催化者指导雕塑者告诉每一位角色扮演者在扮演特定的人物时须知道的事,如人物的特质、身体姿势、脸部表情、重要的非口语动作等,借以灌输角色扮演者对真实家庭气氛的知觉,并增进雕塑者对家庭成员的同理及了解(Lawson,1988)。


(2) 雕塑者把角色扮演者摆出特定的空间、隐喻的位置(spatial metaphorical position)、手势(表情)、与自我或其他家庭成员有关的动作的模式,距离、亲近、碰触、脸部表情、手臂与脚的位置是雕塑者对家庭知觉的重要指标。
 

(3) 雕塑者应有适当的引导与支持而其知觉应被给予完全的自由、尊重及认可;时间点的掌握(timing)、建立融洽的关系(rapport)、尊重、雕塑者的经验应被认可这些是无可取代的。
 

(4) 可能的催化问题如下:(这些问题可以问雕塑者与其他扮演重要家庭成员者)
 

a. 你妈妈应站在哪里?你爸爸呢?


b. 你妈妈采取的姿势是什么?(坐、站、跪下、躺下、或其他)?你爸爸呢?


c. 你妈妈脸部的表情是什么?你爸爸呢?


d. 他们有多接近?他们会碰触彼此吗?如何碰触?碰触哪里?


e. 他们会对彼此说什么?


f. 你雕塑的标题是什么?


g. 这个雕塑持续这样多久了?


h. 在这雕塑中将会发生什么事?


i. 身处这家庭的这个位置感觉如何?


j. 你同意这就是这家庭的功能吗?


(5) 催化者要夸大这家庭雕塑并使用重复性来强化增强情感的强度。


(6) 以安慰的音调与适当的碰触来支持雕塑者。


(7) 保护雕塑者避免过度负荷,催化员对雕塑者必须有极高的尊重以阻挡其他人的分析或认知的打断此经验性的过程。


(8) 当雕塑者以新的观点去面对他的家人时,团体成员帮助雕塑者产生选择(Lawson,1988)。


(9) 若时间允许让雕塑者创造一个新的雕塑描述更健康更有功能的安排,这样做可强调增加选择、希望、及强化(empowerment)雕塑者。


     4. 探讨雕塑的过程:


(1) 雕塑者与其他参与者去角并接受询问,以帮助他们回到此刻的现实。


(2) 随着雕塑的进展新的觉察会增加雕塑者对原生家庭已发生事件的知觉、解释与反应,家庭中关系的模式、界限、三角关系、同盟关系会清楚呈现出来。


(3) 代理人(surrogates)、催化者、团体成员给雕塑者反馈,对雕塑者的经验提供支持与肯定。


(4) 催化者要避免做出解释来重新框架雕塑者的事实,因为由雕塑者自己达到觉察会比由催化者由外在强加给他更强而有力。


(5) 建议探索家庭雕塑的问题如下:
 

a. 你想看到什么改变?


b. 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什么需要改变?


c. 你想维持什么模式?


d. 你需要这个家发生什么?


e. 如果这些模式将改变谁会获得或失去最多?
 

f. 你如何雕塑他们来呈现你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6) 每一角色扮演者说出在被指派的角色与位置中的感受,观察者描述角色扮演者与雕塑者口语、非口语的行为,并检核由行动中显露出来的内在经验。


(7) 让观察者分享过程中被引发的经验或感受而不是评估雕塑者的经验


十四、限制


       家庭雕塑虽为一强而有力的介入方式,但使用时导引者应注意以下的限制:


       一个治疗师愈能整合自己的生命经验,就愈能具有导引雕塑的创造力,治疗师运用自己的能力来自于其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经验,当治疗师能觉察自己卡住的部分时,要在这些部分上做功课,其有效性与创造力才能提升(林沈明莹、陈登义、杨蓓,民87);另外想象力是新的变化与运用上的另一限制(Constantine,1978),除此之外,使用者要先对距离的语言(spatial language)(动作学(kinesics)与肢体语言)感到自在与熟悉,而这需要练习使自己发展习惯的距离的技术与程序(Constantine,1978)。


     而其他的限制包括:耗时、要同时找许多人来参加可能有困难、有人会因感到可笑或有威胁感而犹豫去做、小孩可能有困难去安置成人的家庭成员(可在绒布板上以人形图像来做)等。

中文域名: 萨提亚 关键词: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课程| 萨提亚培训| 萨提尔心理学| 家庭治疗模式冰山理论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 蔡敏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