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是萨提亚在广州的唯一中心,请注意鉴别!  更多萨提亚中心请查阅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   

会一会自己的心灵傀儡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我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喜欢他吗?
我讨厌一个人,是因为“我”讨厌他吗?
答案是理直气壮的,还是似是而非呢?
三天的Satir心理工作坊让大家在游戏中解下思想铠甲,任性地去面对自己的一切,在家庭中重新认识自己:所谓的“我”是自我意志的体现还是家庭意志和环境意志的体现?我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在做环境要求我们做的事。整个心理工作坊的过程和内容我们无法全面展现,只能截取部分内容,让读者跟随本篇故事的案主“小银鱼”一起,了解自己的成长。

第1步
我们为什么渴望了解自我
随便提起任何一个与我们朝夕相处了25年以上的朋友,我们都能很轻易地说出他的特点,他的爱好,他的梦想,他的秉性。可是对我们自己,我们似乎根本不认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来到Satir心理工作坊了解自己呢?咨询师这样问大家。

小银鱼:
我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男朋友。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回家,虽然所有的家人都很爱我,但是我却感觉在外边我像一个膨胀的气球,每次回家都感到自己像被针扎了在慢慢泄气,可其实家人并没怎么打击我,相反还鼓励我。另外我的表现经常反差很大。即使在工作中我努力达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但转念一想,可能更适合笔喜欢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变得非常泄气,甚至经常打探那个部门的工作。我想知道为什么。

第2步


整理运动在游戏中卸甲

游戏1:看看自己的边界
 你尝试过这样介绍自己吗?你好,认识我你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有成百上千条优点,现在,我把我最主要的三条优点告诉你……当然,我也有很多缺点,现在,我把最主要的三条缺点也告诉你。
 咨询师要求大家去找一个陌生人来做自我介绍,再由陌生人向大家介绍你的情况。L先生主动找到了小银鱼,当小银鱼介绍她认识的伙伴L先生时,她很流利也流畅,甚至在简单的交流中把对方在谈话中的可爱的小动作也模仿了一遍,全班大笑。当L先生在笑声中准备介绍小银鱼时,他忘记了她的名字,而要求去看她的胸卡。小银鱼拒绝了。于是L先生在尴尬中把小银鱼的资料说完。

L先生心得:小银鱼并没有配合我对她的介绍,在生活里,我是一个很容易记住别人也很容易和别人打交道的人,但是她把大家误导了。

小银鱼心得:既然主动来认识我,就应该记住我的个人资料,我能够完整地介绍他,他为什么不行?

提示:在生活中,你更容易记住别人的优点还是缺点?你更愿意别人知道你的优点还是缺点?所谓的缺点,有时就是你的交往边界,比如某种玩笑不能跟你开,某种态度不能用来对待你。你希望给自己的生活树立明显的标界,还是希望保持一种浑然的感觉?

 

游戏2:挡住眼睛,用心去看
 你尝试过与20多人共处一室,集体戴上眼罩,共同站在屋子中央,根据听到的要求完成动作吗?咨询师要求每一个人大胆地在屋子里随着音乐和她的要求走,不要为撞到人或物担心,到那时会有助理引路。接着她要求大家快走,像在上班要迟到的路上,甚至可以跑起来,如果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走,直到她喊停。然后咨询师要求大家想着自己到了一个很安全很舒适的地方,能看见水,看见山,能感觉到自己的伙伴就在不远的距离也在欣赏这一美景,感到很舒适并且很安全。最后,咨询师在喊停后有意延迟几秒后,才要求摘下眼罩。
 小银鱼开始很恐惧会和其他人撞到,但一个人也没撞到,甚至连周围存在着人也没感觉到。接着她突然冲动地跑了起来,并不断地撞到别人,也被别人撞到,恐惧感却越来越强,她感觉到身体的每一处都被撞得生疼,她停下来,抱着双臂,取代了刚才伸开双臂去阻拦别人撞到她的身体动作。然后,小银鱼找到了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在原地踏步,但却无法进入咨询师所说的情境,她仍感到也在不远处看风景的人就要撞到自己,只能停下来假装摇晃手臂,至于有没有前进,她甚至恐惧去想这个问题。直到咨询师喊停。
 咨询师的提问:你们有多少人在我喊停的时候想摘下眼罩?几乎所有的人举起了手。大家想摘眼罩的原因有很多种:感到恐惧;想知道自己的位置;想知道身边站着谁;想知道开始时站在身边的人站在什么位置,但撞了几次后就开始责怪自己了;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别人的感觉和自己一样。

提示:你是否习惯不用眼睛而是用身体感受周围?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高速公路,眼睛太直接也太表面地接受了周围的信息。你是否能感觉到不远的地方有人在注视你呢?你是否能听出今天叫的鸟儿心情如何?你能否感到身后有什么东西在靠近?你有多久没有感受这个世界?这个游戏,咨询师教你体会这个世界。

 

游戏3:与陌生人的手舞蹈
 你尝试过认识一双陌生的手,用自己的手和对方的手游戏舞蹈吗?咨询师要求大家继续戴上眼罩,想像在这次Satir家庭重塑课堂上,你认识了一个自己欣赏的人,你希望能够以你的双手找到他的双手。当你确认自己找到这双手后,对方也接受你的双手,而没有马上移开时,请你们一起慢慢握着对方的手坐下,直到新游戏开始。你欣赏的人和你希望找的双手不限定性别,如果你自己没有找到那双手,组织上会分配给你一个。
 小银鱼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手,于是被分配到一双。小银鱼感到对方手很柔软,应该是个性情温和的男子,是小银鱼喜欢的类型。咨询师要求大家试着用双手去感谢对方,并随着音乐让手跳舞。开始小银鱼主动,手伙伴配合,她感到很开心,希望音乐不要停下来,并沉浸在了舞蹈里。后来为了考验手伙伴舞技,小银鱼故意停了一会,但他只会带着惯性跳下去,当他意识到自己要停下来时,就开始一通乱跳。小银鱼再次占据主动,继续刚才他们都很熟稔的华尔兹。
 咨询师说:请用你的手告诉对方,我要走了,谢谢你陪伴我度过的这段时光。我走了,希望你幸福;我要走了,请不要难过,还有更好的等待吧。小银鱼的手停住了,并和对方说再见。分别已是蓄意待发,像她喜欢的游戏结束了。

小银鱼心得:我忽然觉得是因为我的缘故,手伙伴要离开我,但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手伙伴心得:我们的舞步很和谐,我能感到她很愉快,但事实上,我毫无感觉。我感受不到她真正的需要,让我很不自信。

提示:你用其他方式说过“我爱你”吗?用含着泪的眼睛?用充满渴望的手?用嘴吮吸?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主动者还是被动者?你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人,还是叛逆者,又或者你就是一个希望有所依赖,处处充满可遵守规则的人,在这个游戏中反省一下自己。

 

游戏4:背部的依靠


 咨询师说:我们接下来做游戏,并且希望大家不要来问游戏的意义,你们只要用心体验,并告诉我你的感觉就可以了。请你们再去找一个陌生的伙伴,和对方背靠背站着,用你的背和他打招呼,当打过招呼后,按规定完成如下动作:
1. 让对方完全依靠你,请选择你感到最舒适的动作依靠对方。然后交换,让对方依靠你。
2. 和对方同步共同背靠背一起坐到地上,尽量同步,身体不要错位,不要用语言协调步伐。
3. 和对方一起从地上站起来,也要保持同步。

小银鱼找到了一个现实生活里可能不想接触的异性,他不像是在城市里长大,而且因为是公司派来的,他始终不能完全融入课堂的氛围。她走到他面前说:我们两个人身材差不多,做这个游戏应该不难。

小银鱼心得:开始时,对方考虑我是女性而主动让我依赖他,我背靠着他时,开始确实感到很放松。但时间一秒秒过去时,我开始感到不安,觉得这种依赖有负疚感,这时我要求他来做依赖的动作,当他把身体的重量背向我时,我并没有感到沉重,而是增加了些力量,我并没有感觉被依靠有什么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身材和身高差不多,当我们背靠一起要坐下时,身体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虽然再共同站起来不像坐下时那么容易,但还是按照规定完成动作。

提示:你习惯依靠别人还是被别人依靠,你是不是总在不知不觉中挑起了所有的担子,总是把所有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你是否曾经想过——依靠对他人来说,也是某种支持。学会依靠和接受依靠,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该深思的行动。

 

第3步
 

像初生儿一样重塑自己的家庭

 经过各种游戏,大家终于放下平时一贯使用的逻辑武器,开始学会用心而不是用脑去思索眼前的一切。咨询师说:你们要完整地讲你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故事,讲那些在你记忆最深的事情,不要讲感触,也不要用结论性的语言来对自己的家庭进行判断,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理解你们。现在去找另外的伙伴,是两个,这两个人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欢的。

 

小银鱼的家庭故事——大家庭里的多余人
 

 其实我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很简单,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我在家里最小,比最小的哥哥小7岁,我母亲并没有打算生我,直到她怀孕4个月了,才知道有了我。这让她在同事中很没面子。我出生时,家庭环境已经非常好了,从小吃好的,喝好的。我后来大学毕业,因为不满意机关工作,而来到北京。虽然换过不少工作,但所幸薪资都不错,一直都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谈了两场恋爱,耗费8年时间。中途有些艳遇插曲,但都没成气候。现在没有工作也没有爱情,一切要重头来过。
 蔡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问题家庭的基本模式,将家庭成员分为:超理智型、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这几种类型并无褒贬,其实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且彼此之间互相作用、依存。通常指责型在家里有一定的权威性,喜欢抱怨。讨好型常不快乐、沮丧、逃避自己的渴望,总是将自己的渴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敏感体贴地观察他人之需。超理智型排除情绪感受,完全以理智分析,是很难亲近的人。而打岔型逃避接触自己内心感受,总是淡化事情的严重性。

 

指责型
 在语言上,常用:你什么都不行,这到底是怎么搞的,都是人的错。
 在行为上表现出批判、独裁、吹毛求疵。
 在动作上爱用手指着别人,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抗拒和不舒服感。

 

讨好型
 在语言上,常用: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活着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让你高兴等等。
 内心的情感诉求:我很无助,我什么都不行。
 在动作上,讨好型双手呈奉献姿势,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怜悯,甚至折射到自己身上也感到很无助。

 

打岔型
 在言语上的表现为毫无道理,在口语上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等。打岔型的人,忽略自我、他人、情况。总给别人思维在别处,和混沌的思维感。

超理智型


 在行为上,他们忽视他人和自己,只在意情境,非常坚持原则,固执、强迫性、客观且不谈感情。
 在动作上,经常双手交叉在胸前,头仰天、鼻朝上,以“理性”来保护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家庭关系显得疏离。

 咨询师让每个人画自己的家庭图,并注明关系,以及你能形容的他们的三个特点。如果他们的关系超好,就用实的粗线连接;很好,用实线连接;不好,就用虚线;如果关系恶劣,就用波浪来连接。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关系的认识是你18岁以前的,不是现在。

小银鱼心得:我的连线都是实线,我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有问题,但当我画出了这个图后,我看到了我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
 出生在已经成型的家庭——那时的家庭关系已在经历了困难后形成了一个缺一不可的家庭氛围。我出生后,这个格局依然保持,我是个可有可无的成员。
 呵护有加+没有发言权——我始终是个可爱的小妹妹。他们除了物质外,其他的很少和我分享,在这个家里,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尽管家庭很民主,但民主权利没有给我。
 渴望在家庭外获得表达机会——我喜欢说话,人越多我就越兴奋。我害怕被忽视。像在今天的课堂上,没人注意我,我就很不安,我会故意迟到。
获得矛盾结果——当大家注意我时,我还是不安,因为引起大家的注意是我故意要做的,我怕被人识破或被人笑话,更怕被人讨厌。我总是处在模棱两可的局面。

 

最后的认识:让真“我”当道


小银鱼感悟:在接受Satir家庭重塑课程之前,我曾经一直很疑惑自己,为什么我喜欢的人都是一个类型的,为什么和另外类型的人总是难以沟通甚至想逃避?为什么人在中年,举止行为思维却总是有些像个小孩子?到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哪部分思维跑偏或哪部分生活营养不良?而且家庭怎能重塑?它是那样原封不动地摆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不是道具也不是任由变换的场景。
三天的课程,我所得到的启示是,我之所以没有成为“希望中的自己”,是带着我对原生家庭的思维程序来接触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某类型的人像我家庭中我喜欢的某个人,内心潜在的愉悦和放松使我很容易接近他,而相反,我则变成了一个很不自在的人。明白了这些,我的感悟是:接近我喜欢的,远离我不喜欢的,这样对我有好处。我对重塑的理解是:知道了我在原生家庭的位置以及它的合理性,接受令我愉快的角色,然后在社会中继续扮演,我会很放松。
原来,我们的好恶、交流习惯、思维习惯多数是我们所处环境留下的烙印,而我们竟然成了一个简单的反应器,倒映着家庭和生活组织内的问题,却很少发出来自真正自我的东西。在Satir课程中我们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自由地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及如何听;
自由地说出我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
自由感觉你所感觉的,来代替应该感觉到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
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让对方选择安全妥当地路,而不敢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中文域名: 萨提亚 关键词: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课程| 萨提亚培训| 萨提尔心理学| 家庭治疗模式冰山理论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 蔡敏莉介绍